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9年2月28日,是新时代杭州市和浙江大学全面深化市校合作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已初步形成“一中心两园区(信息港园区和水博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其中,信息港园区整体规划117亩,于2020年7月起投入使用;水博园区整体规划12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先期)于2023年10月起交付使用。
中心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以打造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为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强化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先进材料、仪器装备等四大生态圈建设,贯通前沿科学研究、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提升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高地、校地合作共建的引领者,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20年7月16日首期开园以来,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举旗定向、推动发展、守牢底线、凝聚力量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校地融盛、科教融合、产教融汇、产才融聚、开放融通、生态融创”的六融工作理念,着力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新模式,依托研究院、创新工坊在内的20个创新平台,系统搭建“3全国重点实验室+1省技术创新中心+1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9省重点实验室(5个待完善)+3省工程研究中心+3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省国际合作基地”创新体系。
一是强化科技攻关,累计牵头/参与国家级项目129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1项。二是产出硬核成果,建成全国唯一的12吋55nm CMOS成套工艺线通线并成功流片,自主研发“浙大芯”“亚运芯”,实现关键工艺自主可控。搭建国内唯一的全链条开放式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创新平台,成功生长8英寸碳化硅单晶,自主研制8英寸晶锭、晶片,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制备高质量6英寸(100)晶面氧化镓单晶及衬底、3英寸晶圆级(010)氧化镓单晶衬底,为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最大尺寸。搭建iBioFoundry、iChemFoundry两个国内外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国内首创全自动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平台;搭建30比特超导量子模拟器,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全球跑步最快的四足机器人“黑豹2.0”、发布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等系列学术成果。三是建强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顶尖人才助力”“攻坚人才提升”“青年人才卓越”“博士后菁英”“产业人才星链”等专项人才计划,形成620人的高水平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四是加速成果转化,与凯尔达机器人、兆丰机电、传化、舜宇、开幕科技共建创新研究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46家,开展技术合作48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39家,支持科研人员成立科学公司41家。
建设发展以来,先后获批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集成电路(制造)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农业装备(农业传感器)创新分中心等4项国家级荣誉,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获评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省级资质25项。未来5年,中心将锚定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强化四大生态圈建设,全力实施“四千计划”(着力打造超1000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着力推进超1000项的科研合作项目、着力服务超1000家的优质企业、着力聚集总估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球领先、国家前列的新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