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汇编
  • 视频中心

岗位及待遇介绍

  • 顶尖人才

    【岗位要求】

    在相关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做出重大贡献,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能引领中心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平台建设,如国际著名大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或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顶尖人才

    【岗位待遇】

    担任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符合条件者可聘为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可量身定制研究院、创新工坊等内设科研平台;为人才及团队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空间,具体一人一议


  • 攻坚人才

    【岗位要求】

    在相关领域取得获国际同行认的学术或技术成就,能够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牵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关工作,如国际高水平大学正教授、世界500强企业CTO或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领军人才


    【岗位待遇】

    岗位职务:担任中心内设科研机构负责人或研究方向负责人,符合条件者可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具体一人一议;依托科创中心申报入选各级领军或顶尖层次人才项目的,可额外享受补贴或奖励

    住房保障:可享受科创中心及属地政府人才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认定为杭州市B类人才,享受相应津补贴待遇

    科研经费:提供500-1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依托科创中心申报入选各级领军或顶尖层次人才项目的,可额外获得项目经费支持

    办公实验空间:提供150平方米+办公、科研用房

    团队建设:保障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额,支持组建“青年人才+产业人才+博士后+工程技术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创新团队

    服务保障:提供“专人一站式”科研保障服务,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和配偶工作;共享科创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支持人才及团队成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人才项目




  • 科创百人

    【岗位要求】

    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具备作为独立PI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有潜力成长为学术或技术带头人,如国际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助理教授、业绩突出博士后,或海内外龙头企业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以及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青年人才。年龄原则上学术类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38周岁),技术类不超过38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0周岁),全职聘为科创“百人计划”研究员,纳入浙江大学平台“百人计划”研究员队伍体系


    【岗位待遇】

    岗位职务:担任团队负责人或团队核心骨干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具体一人一议;依托科创中心申报入选各级青年层次人才项目的,可额外享受补贴或奖励

    住房保障:可享受科创中心及属地政府人才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认定为杭州市C类人才,享受相应津补贴待遇

    科研经费:提供最高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依托科创中心申报入选各级青年层次人才项目的,可额外获得项目经费支持

    办公实验空间: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定面积的办公、科研用房

    团队建设:优先给予研究生招生名额,支持组建“博士后+产业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创新团队

    服务保障:提供“专人一站式”科研保障服务,共享科创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和配偶工作;支持人才及团队成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人才项目

    发展通道:可兼聘至浙江大学相关院系,配备领域资深专家任职业导师;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浙江大学长聘/预聘教职


  • 科创(副)研究员

    【岗位要求】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于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层次人才,有较强的工程技术能力或解决工艺、产业等关键问题的能力,研究经历、工作经验与研究院/工坊相契合

    【岗位待遇】

     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具体一人一议

    可兼聘至浙江大学相关院系,配备领域资深专家任职业导师

    可申请杭州市或萧山区政府相应人才政策,详见“属地人才政策”信息




  • 博士后

    【岗位要求】

    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科研工作能力,能全职从事博士后工作,无退站经历

    【具体岗位及待遇】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年薪一般40万元+,含享受地方政府免税人才补助);应届博士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额外享受人才补贴;支持申报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享受3年生活补助和安家费相关政策

    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分别给予相应配套资助和奖励;对生源优秀或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博士后,给予额外奖励(相关奖励可叠加)

    出站优先推荐至中心更高层次的青年人才或其他技术研发类岗位,可认定副研究员职称

    出站后留杭或留萧工作者,可申请杭州市D类人才或萧山区政府相应人才政策,享受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待遇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细信息



  • 产业人才

    【技术经理人】

    工作职责:结合内设科研机构开展产业化工作的需要,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岗位要求:具有自主创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任职经历或技术转移单位任职经历,熟悉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域技术知识和发展趋势,具备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的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熟悉政府、企业、市场运行规律,有一定政企资源,熟悉产业政策和企业孵化流程,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商业思维意识,具备团队组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产业高级工程师】

    工作职责:帮助与科创中心共建的企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统称企业联合研究机构)加快组建人才队伍和形成科研能力,负责企业联合研究机构的技术布局、产品开发和产业转化等工作。

    岗位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独立或组织团队解决较复杂的工程化难题,主导过行业内重点产业化项目开发或产品研发,并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岗位任职经验的优先考虑

    【岗位待遇】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业绩奖励

    提供必需的办公空间和研发场地,共享科创中心大型仪器

    提供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科技金融、产业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

    协助申报杭州市、萧山区各类人才项目,支持申报萧山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5213计划”

    可以参照技术类科创百人计划研究员申报评审中心自然科学研究序列中高级职称




  • 工程技术岗

    【岗位要求】

    具体详见各课题组或科研团队

    技术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

    工程师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技术开发专家:博士学历学位

    具有本领域相关学科背景及技术/工作经验者优先,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责任心、耐心,工作积极主动,踏实勤奋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细信息

    岗位待遇】

    · 薪资面议

    · 可申请杭州市或萧山区政府相应人才政策,详见“属地人才政策”信息



  • 管理服务岗

    【岗位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具体要求详见各用人部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责任心、耐心,工作积极主动,踏实勤奋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细信息

    岗位待遇】

    薪资面议

    可申请杭州市或萧山区政府相应人才政策,详见“属地人才政策”信息



内设科研机构介绍

  • 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

    【建设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CMOS 集成电路成套工艺和设计一体化,建设全国唯一的12英寸CMOS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高端人才培养,打造国内一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硅谷”。

    【研究方向】

    流体力学、表面物理、光学工程、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科学、高分子化工、固体物理、传热传质、系统调度优化、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工程、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和集成电路制造工程与管理、微纳电子器件原理与纳米尺度效应、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及应用、制造设计一体化、新型信息器件与类脑芯片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吴汉明院士

    首席科学顾问:严晓浪教授

  •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研究院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总部

    【建设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急需,聚焦极端光学仪器装备系统集成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极端光学检测技术研究,贯通原创性技术研究—重大工程应用—产业化联动全链条,引领国际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行业的发展,致力成为极端光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研究方向】

    超高精度光学检测、光学设计与仿真、皮米光子学、光电材料、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半导体、胶体界面化学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刘旭教授

    执行负责人:匡翠方教授

  • 信息与功能材料研究院

    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总部

    【建设目标】

    重点攻克高端硅片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制备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突破IC 用电子级多晶硅原材料、大尺寸硅片、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技术瓶颈,解决高端硅片杂质与缺陷调控理论及技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缺陷调控规律与外延技术难题。

    【研究方向】

    半导体纳米材料、硅基量子信息理论和模型、自旋相关寿命检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有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硅材料及其器件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

    院长:余学功教授

  • 先进半导体研究院

    【建设目标】

    面向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以实现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制造、应用和测试评价全产业链的新格局;支撑宽禁带半导体领域若干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育若干行业标杆科技型企业,构建宽禁带半导体创新生态与产业引育体系,提高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研究方向】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单晶生长工艺开发、缺陷与杂质研究;氧化镓中的杂质与缺陷,理论计算,同质外延;碳化硅光电器件制备和表征、碳化硅功率芯片及其基础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器件的计算材料学研究;碳化硅生长外延过程中热场,电磁场,流场以及化学反应的模拟计算等;碳化硅、金刚石等半导体材料的量子信息应用研究;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封装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

    院长:盛况教授

  • 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

    【建设目标】

    围绕基于大数据的第四研究范式的重大需求和挑战,创建BTIT/CTIT 深度融合的学科汇聚高地,引育领域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依托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推动数据驱动的物质智造研究新范式变革,实现颠覆性原创科技成果产出。

    【研究方向】

    生物制造、生命健康、农业食品、环境安全、自动化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杨立荣教授

    院长:邢华斌教授

  • 未来科学研究院

    【建设目标】

    面向基础学科,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微纳前沿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育基地,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研究方向】

    后摩尔器件与集成芯片、量子计算与芯片、新型微纳功能电磁材料、原子级制造、钙钛矿材料与器件、功能超分子材料、数据驱动分子智造、生物有机自组装、器官与神经退变的病理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杨建义教授

    院长:邢华斌教授


  • 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设目标】

    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未来产业技术策源地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产业培育体系,实现未来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培育孵化 

    【研究方向】

    复合功能涂层材料、树脂合成、应用化学、涂装技术、光学感知,激光通信;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先进材料、仪器装备等




  •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战略研究院

    【建设目标】

    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交叉前沿、面向未来产业的工程科技、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三大研究领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咨询、论证和评估。


    【专业方向】

    新兴技术的预测与分析、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管理与创新政策、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体系、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教人才一体化、颠覆性技术、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等




  • 舜宇创新研究院

    【建设目标】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与舜宇集团共建的创新研究院,围绕舜宇集团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科创中心多学科交叉优势,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工作,建立“龙头企业为主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全程参与、研究院独立运行”的新型合作模式。

    【研究方向】

    光学工程、仪器与科学技术、电子工程、微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

  • 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

    【建设目标】

    科创—传化创新研究院按照“聚焦一流、面向未来,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理念,围绕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工作,建立“龙头企业为主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全程参与、研究院独立运行”的新型合作模式,全力支持传化集团创新发展,更好助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

    【研究方向】

    金属有机催化、有机合成,橡胶合成与加工,聚合反应工程、烯烃聚合工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后加工及应用,(高分子)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及其应用、材料界面理论、材料复合及结构设计优化、材料强韧化机制研究等

  • 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建设目标】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与镜识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共建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网络特点,围绕公司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科创中心多学科交叉优势,在高能级平台共建、高端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赋能、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全力支持镜识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创新发展,更好助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

    【研究方向】

    力学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动力学建模及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

  • 超分子新物质创制创新工坊

    【建设目标】

    围绕超分子新物质创制中的“机制不明”“调控不准”和“应用不广”三大科学问题,研究分子尺度的电子及能量转移机理,探索超分子新物质在分子机器药物递送和软体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实现超分子新物质的精准设计与创制,建设世界一流的超分子新物质创制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超分子聚合物、基于纳客的碳氢化合物分离、超分子化疗、超分子电子学、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晶态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基电池和电子器件、纳米粒子化学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J.Fraser Stoddart院士

    执行负责人:黄飞鹤教授


    https://sims.zju.edu.cn/

  • 原子精度制造创新工坊

    【建设目标】

    发展面向原子精度的制造技术及基于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原子精度加工装备及智能化装备关键技术突破,推进高精度制造智能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微纳米力学、理论与计算材料学、原子级制造、原子精度制造在线测量技术与装备、高通量原子力显微技术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杨华勇院士

    执行负责人:居冰峰教授

  •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创新工坊

    【建设目标】

    打造“原位检测-微纳本质-精准修复-智能装备-智慧决策”为一体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创新链,实现土壤环境微纳检测器件、多介质微纳过程、微纳材料和修复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带动新一代环境传感、土壤修复和大数据等产业的突破变革。

    【研究方向】

    环境微纳过程与检测、环境微纳修复材料与技术、环境信息管理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朱利中院士

    执行负责人:杨坤教授


  • 新型电磁结构创新工坊

    【建设目标】

    致力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前沿基础理论及交叉学科研究,聚焦“前沿电磁科学”和“电磁隐身与对抗”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颠覆性科技成果,推动技术产业化。

    【研究方向】

    新型人工电磁结构、异向介质、电磁波隐身、深度学习与智能电磁波调控、拓扑超构材料、拓扑光子学、光子晶体与超构材料、微纳光学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李尔平院士

    执行负责人:陈红胜教授

  • 生物微纳感知创新工坊

    【建设目标】

    建立一个研究微纳尺度下动植物及致病微生物系统的创新型科研平台,解决生物微纳感知领域的关键难题;建立一个农业机器人研发平台,突破非结构化环境下农业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研究方向】

    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析化学等

    【方向带头人】

    首席科学家:应义斌教授

    执行负责人:平建峰教授


  • 前沿生物技术实验室

    【建设目标】

    力争成为以传染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核心,以抗体和疫苗研发为导向的生物前沿领域实验室。

    【研究方向】

    抗感染疫苗与药物研究、感染性疾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为什么选择我们

完善开放的产学研生态

  • 新型大型校区
  • 开放科技园区
  • 卓越创新特区

多元畅通的发展路径

  • 具有多元、畅通、完备的人才发展通道


    设置学术、技术、工程、产业类研究方向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浙大预聘/长聘教授;提供人才立交桥通道获浙大编制

    拥有浙江省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权、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

先进的科研与工作环境

  • 可享受一流的实验与科学研究条件


    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空间

    提供「专人一站式」服务,共享中心大型仪器设备

    健全的知识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办法,省级孵化器、基金创投等提供科技成果全方位支持

    超净实验室
    微波暗室实验室
    CMOS集成电路创新平台
    iBioFoundry合成生物学自动化科学装置
    iChemFoundry化学自动化合成平台

优厚薪酬待遇与福利保障

  • 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一人一议

    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科创中心人才房

    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杭州市、萧山区相应人才政策

    协助解决子女教育、政府人才配套房申请、人才项目申报、人才认定等

    享受园区一站式保障服务,如食堂、健身房、体育馆等

属地人才政策

  •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

    【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

    一人一议,一事一议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

    1. 购房补贴200万(与安家补助就高不重复)

    2. 租房补贴4000元/月,最长5年(与购房补贴二选一)

    3. 生活津贴20万元

    4. 二级医疗保健待遇,高层次人才体检、疗休养

    5. 免费公交、公园年卡、文旅卡、机场贵宾室等优享待遇


    【C类:省级领军人才】

    1. 购房补贴150万(与安家补助就高不重复)

    2. 租房补贴4000元/月,最长5年(与购房补贴二选一)

    3. 生活津贴15万元

    4. 二级医疗保健待遇,高层次人才体检、疗休养

    5. 免费公交、公园年卡、文旅卡、机场贵宾室等优享待遇


    【D类:市级领军人才】

    1. 购房补贴100万(与安家补助就高不重复)

    2. 租房补贴4000元/月,最长5年(与购房补贴二选一)

    3. 生活津贴10万元

    4. 三级医疗保健待遇


    【E类:高级人才】

    1. 租房补贴2500元/月,最长5年

    2. 博士人才生活津贴5万元,其他E类人才生活津贴3万元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19年修订版)



    【萧山区F类:区级人才】

    1. 租房补贴2000元/月,最长5年

    2. 毕业五年内全日制硕士生活津贴1万元


    杭州市萧山区F类人才分类目录(2020年修订版)



    *以上政策解读内容以政府官方文件为准

    解释权归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 应届毕业生人才政策

    【杭州市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

    (无房家庭适用)

    1万元/年/户,核发3年,共计3万元。

    每年度分两笔发放(5000元/次),半年一次。期满后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继续享受,最长不超过3年。


    【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

    博士:10万元(毕业时间在2021年10月14日前的博士,补贴标准为5万元)

    硕士:3万元

    本科:1万元

    补贴分两次发放,每次按50%额度发放,一年内发放完毕。


    【萧山区应届毕业生生活津贴】

    领取完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后,继续在萧连续缴纳养老保险36个月的,可享受:

    博士:5万元补助+最高30万元贷款贴息

    硕士:3万元补助+最高20万元贷款贴息

    本科:2万元补助

    补助一次性发放,贷款额度由合作银行审批。


    【杭州市大学生青荷礼包】

    新引进35周岁以下应届大学生(含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享受:

    总额价值300元/人/次的定制礼包(含公交、地铁定向券258元、公园年卡20元、文化旅游年卡22元)。

    每人可最多申领3次,每次间隔一年,共计价值900元。


    【萧山区青荷驿站】

    来萧求职就业的毕业一年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毕业学年在校生可享受相应驿站酒店,总计7天(6晚)的免费住宿权。申请人应至少提前3天提出申请,分次申请,每次不超过3天(2晚)。



    *以上政策解读内容以政府官方文件为准

    解释权归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 博士后专属人才政策

    【在站期间属地及中心政策】

    1. 生活补贴:企业博士后在站期间给予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国(境)外博士后两年共增加5万元生活补贴。

    2. 中心奖励: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分别给予相应配套资助和奖励;对入选“博新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给予额外奖励;对生源优秀或取得标志成果的博士后,给予额外奖励(相关奖励可叠加)。

    3. 其他:符合应届生资格的,可同时享受杭州市应届生相关政策。


    【出站后留萧属地及中心政策】

    1. 安家补助:博士后人员出站1年内来中心工作,给予每人80万元安家补助费,一名博士后只能享受一次补助。国(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需满足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以上。安家补助费分次发放,第一次发放40万元,需与中心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1个月以上。博士后在萧工作的第 5、6、7、8 年度可每年申请10万安家补助费。共计80万元。

    2. 购房补贴:博士后出站后取得相应成果的(详见《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19年修订版)》),可申请杭州市D类人才,享受100万元购房补贴(可与安家补助同时享受)。

    3. 职称认定博士后出站优秀者入职科创中心的,可认定副研究员职称。


    *以上政策解读内容以政府官方文件为准

    解释权归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