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家国情系列报道丨韩雁:一生只做一件事 半生耕耘只为“芯”
来源:品牌国际部 发布时间:2020-10-02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在国际风云变化的时代,这个问题显得格外有价值。这个国庆节,我们采访了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的三位优秀老师,他们有的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巾帼英雄,有的是放弃美国加州高科技企业工作报效祖国的有志学者,有的是爱生如子、力推产教融合的青年才俊。他们就是家国情系列报道的讲述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一同感受下中国“芯”的脉搏!


1602214699152703.png

韩雁


浙大微纳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顾问、浙江省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理事、浙江省电源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微电子学科及集成电路设计、功率器件设计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过国家863 IC设计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6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出版论著八部,译著三部。发表论文145篇(包括国际微电子学领域顶级期刊JSSC),获授权发明专利90项(含美日专利3项)。


70年代后期,年轻的韩雁成为了浙江大学半导体器件专业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波大学生。从此往后的40多年,深耕育人,冲击技术壁垒,她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


1602213480192171.jpeg


“做我的研究生,一定要有成功的流片经验才能毕业!”这是韩雁老师的一句名言。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流片”指的是“试生产”,也就是说学生光会设计和电脑上的仿真验证还不行,必须实实在在地能把芯片制造出来才算成功。在流片成本高昂的时代,这样的要求可以说是近乎苛刻,但也正是这样的硬指标,让学生们迅速成长。一开始韩雁老师率领的团队靠良好的口碑屡屡获得业界免费流片的资助,近年来在创“芯”大赛屡获一等奖,进入了大赛奖励流片的良性循环。


韩雁老师很早之前就意识到关键技术不能太依赖国外,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流片就全部选择在国内Foundry进行。2018韩雁老师团队的“60 GHz CMOS 锁相环高端芯片”项目被列入“浙江大学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发表获奖感言时,她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这款高端芯片,从设计到流片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要设计出一款达到明确性能指标的芯片,电路的“前仿真”理论上至少要进行45次,以兼顾到非理想条件的工艺、电压与温度波动。要得到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芯片良率,还有更漫长的“后仿真”要做。由于整个设计周期很长,仿真结果一旦出现偏差又需要反复修改,微电子学专业的大部分研究生往往难以在毕业前获得完美的流片结果。


为此,韩老师平时不坐在自己办公室,而是选择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她说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学生在某个电脑页面前停留时间过久,她都要问一下,看看是不是遇上了难题需要帮助;有时候,学生想要开个小差上网看个片玩个游戏,她也会及时阻止。她说:“为了学生成才我要做严师,我怕的是学生不能按时流出合格的芯片然后被迫延期毕业。”


严师出高徒,多年以来,韩雁老师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学生说,进入公司后,别人流片都要两三次才能成功,而自己却能一次成功,非常感谢老师的栽培!


1602213524450921.jpeg


韩雁老师经常说,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培养急需的芯片人才。她还说:发达国家其实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一直有所保留,只不过咱们之前技术水平不够高,还达不到被人家卡脖子的高度。现在中国的科技也发展起来了,“卡脖子”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她坚信只要科研和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肯下大功夫,一定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