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科创师说丨医学影像、无人驾驶……这位浙大教授“跨界”培育集成电路创新人才
来源:品牌国际部 发布时间:2020-11-17

科创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就有一群这样值得尊敬的人,他们低调踏实深耕教育事业,他们勇于创新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他们源源不断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一流人才。他们是教师也是科技工作者,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中心正式推出“科创师说”系列报道,每周一更,带您走近在科创中心的每位教师,为您讲述他们背后的故事。


1605663625213051.png

丁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教授。


2000-2009年,先后任职于海信集团研发中心和美国OmniVision公司,主持和参与多款SOC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2009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7年至今,担任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副总经理,主持杭州国家“芯火”平台建设;2019年至今,担任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数字视频图像处理和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先后主持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总装预研等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50项。


“怎么样?数据没问题吧!”丁勇大步流星走进办公室,拍了拍电脑前学生的肩膀,爽朗一笑,俯身坐了下来,在和学生的切磋探讨中开始了一下午的工作。


1605663728243451.png


浙大微纳电子学院教授、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在学生眼里,丁勇,这位集成电路行业的前辈,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位身边的好兄弟,可以毫无顾忌地与之探讨学术、钻研项目、并肩作战。


拥有近十年产业经验,主持和参与过多款SOC芯片研发和产业化的丁老师说,要想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关键在于人才,而这也是他选择从产业界来到高校的原因。“目前我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另外,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


如何打破僵局?推动产教融合,让学生真正接触产业一线,就是一条出路。



跨学科交叉推动产教融合

丁老师经常和学生说,集成电路是一门融合了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要想在这个行当闯出一番天地,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与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一定要与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与时俱进。


1605663794202353.jpeg


正因如此,丁老师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和产业息息相关的。学生入学就是和产业接触的起点,过硬本领全是在一个个实际项目中不断提升的。丁老师说,自己擅长的是视频图像处理及相关芯片研发,先后与阿里、OPPO、沐曦等公司联合开展AI-ISP、AI-CODEC和自动驾驶等研究。近几年,又延伸到医学影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方向。


比如,丁老师带领学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建了“医学影像数据处理”团队,展开学科交叉合作研究。依托于浙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放射科的数据平台,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架构开发兼具通用性与稳定性的高精度诊断辅助工具,进行肝癌病灶识别与检出、病理分级和肝癌PD-1/PD-L1免疫疗效预测等探索。该课题组在2019-2020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先后发表SCI论文5篇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7.919)、《Frontiers in Oncology》(影响因子4.848)、《Radiology》(影响因子7.931)、《Hepatology》(影响因子14.679)等知名国际期刊,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产教融合期冀学生能在面向产品实际需求的项目中,提高工程实战能力,但不能只把学生当成普通工程师,而是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丁老师总是大胆放手,有意识让学生参与一些需要逆向思维、需要开创突破的创新型项目,而不是简单重复枯燥的工程型项目。


1605663845323933.png


1605663864186835.png


事实证明,这种训练是有效的。丁老师先后指导学生获得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一等奖,ECCV2020挑战赛Command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C4AV)第一名、第二名等多项国内国际大奖。毕业后,很多学生因为和产业需求高度一致,也都成了被高薪争相聘请的香饽饽。



拒绝书呆子!要争做产业引领者

不光要求学生在技术上有过硬本领,丁老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也很高。他说,浙大的学生应该是拥有领袖气质、素质全面、人格完善的人才,而不是书呆子。


“我的学生不要求天天坐在实验室里!”他希望学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提倡大家在坐得住、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参与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与不同专业的人士交流合作,开拓眼界。


1605663916152896.png


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交流能力,他几乎每周都会举行课题组组会,在组会中不仅仅要进行技术交流,还要求每个学生站到前台讲解项目,讲完后再让组内同学对主讲人进行质疑和提问,让主讲人在回应和辩论中提升表达技能和自我展现的能力。


丁老师还经常组织聚会和团建活动,希望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此外,他时常和同学说,集成电路行业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作为这一专业的学生和将来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勇于求助、善于求助。一是科研创新上的求助,要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心理疏导上的求助,有压力要释放出来,要在和朋友师长的沟通中消化不良情绪。



爱生如子:有学生喊我一起看星星

“我绝不允许学生喊我boss(老板),探讨学术、钻研项目,我们地位是平等的。”亦师亦友,这是丁老师给他所在课题组师生关系的定位。他希望学生毕业多年后,回忆在浙大读研究生这段经历时是充满眷恋的,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温馨的、美好的。


事实上,他的愿望实现了。多年以来,很多学生恋爱结婚都会把爱人带回杭州和丁老师聚聚,彼此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切。“你相信吗?曾经毕业多年的学生还喊我:老师,我知道一个看星星的好地方,改天我们一起去看星星!”丁老师略带自豪地笑了笑,他希望他的课题组能够成为学生们一个温暖和值得留恋的驿站。


1605663987125858.png


同学告诉我们,丁老师很尊重学生的感受。曾经有同学生活困难需要用钱,丁老师知道这个同学自尊心很强,并没有直接拿钱给他,而是和他说:这笔钱是借给你的,等到你工作了,有足够经济能力再还我好了。还有一次,一位同学毕业后拿到了人才房优惠,却因凑不足买房首付,不得不选择放弃。丁老师得知消息后,主动联系那位同学,并在第一时间给予援助:“别忘了,你还有我。”


丁老师生活中对学生很随和,但对科研要求却很是严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学生有三大要求:一是注重效率,一旦投入科研,要求能迅速进入状态。二是勤奋踏实,一定要扎扎实实,不可耍小聪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学术一定要严肃认真,遵循科学规律,遵守科研伦理。


丁老师一直非常珍视“老师”这个称呼,曾获“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和“浙江大学优秀德育导师”等荣誉称号。他说,从产业到学界,就是想要影响更多人,培育出更多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人才。


1605664088967523.jpeg


丁老师说,当前中国集成电路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是实现行业蜕变的关键时刻。微纳电子学院在这个时候整体搬迁到了浙大杭州科创中心,正是大力推动产教融合的好时机。一方面中心硬件条件更好,环境更清净,适合师生做科研攻关;另一方面中心高度关注产业需求,更加有利于学院的成果产业化。学院在吴院士和严老师的带领下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相关创新平台,将大大促进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和产教融合。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带着团队继续深耕跨专业科技创新,见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逆风生长、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