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这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 为“碳”索绿色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都市快报 发布时间:2021-08-09

本期发布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助理陈敏

本期发布成果:“网源友好型智能光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成果奖级: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轰鸣的火车拉响了冒着白烟的汽笛,带着人们从薪柴能源时代进入了工业社会的“黑色文明”。

1876年,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四个轮子的汽车第一次驶上了街道,人类社会又进入了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个阶段“油气时代”。

时间流至现在,第三次能源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一次,不再是某一个科学家的尤里卡时刻,全球的智慧大脑都在为新能源积极布局,高能量密度、绿色化、多元化……“绿色时代”已然开启!

在这之中,有个词被频频提及。“碳中和”,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就已经把它评为当年年度词汇。

它到底是是什么意思?敲黑板!“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当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中国去年就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浙江省也紧跟步伐,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年,着眼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浙江全面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浙江省科协也即将联合多个部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普专项行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在浙江率先落地生根。



于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不少行业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光伏正是其中之一。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昨天,一场与光伏有关的“科学发布”,就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举办。发布团队浙江大学、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正是凭借智能光储技术,拿下了今年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光”耀智能时代

“互联网+”打造科技“电力银行”


我国电力供给中60%是煤电,是化石电力。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今年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这项“网源友好型智能光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在智能光储系统网源协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到底牛在什么地方?

光伏发电虽好,却受到昼夜交替、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输出功率会不稳定。怎么解决这个难题?陈敏教授团队潜心钻研,利用储能技术将可用能源保存起来,然后有效利用。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引入储能进行削峰填谷,减少弃光;在电价高的时候,还可以将余电量卖给电网公司,赚取收益。

储能是解决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发电与用电从时间和空间上分隔开。用电和发电无需时刻平衡,发出的电能无需即时传输。

他带领团队研制了以分布式光伏与储能技术为依托,结合“互联网+”综合调控技术的网源友好型智能光储成套技术,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电力系统以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为核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搭建网源友好光储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智能化的“电力银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电力分配。

具体来说,光储系统功率响应误差与响应时间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均降低50%左右,有效提升光伏的自发自用率,实现零弃光,为碳中和目标做出有力贡献。

另外,这项技术还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于基于虚拟电厂调频控制的户用智能光储一体化系统中,多项专利与合作企业签订了许可协议。其研制的全球首款高功率三相储能逆变器率先在澳大利亚示范成功,推广应用至国内低能耗建筑并远销英美德日和“一带一路”国家等100多个国家。



全新的科学发布来了! 

打造浙江公众身边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五项重点工程,其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位列重点之一。

成果更聚焦、范围更广泛、传播更快速、解读更贴地气。进阶版的“科学发布”正在推出成果发布季,面向公众对2020年度奖项进行集中解读,尤其关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民生领域。

全新升级的“科学发布”,每期都会请到深耕一线的科学家来讲述背后的故事,每一位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社会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这样“科技资源科普化”系列活动,让科学流行,让科学精彩;让公众参与科学,也让科学拥抱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