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关键词...
联系我们
English
导航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管理团队
科学研究
科技成果
科研项目
成果转化
转化概述
成果推介
典型案例
转化公示
科技合作
合作概况
合作案例
科创人才
人才计划
人才团队
招贤纳士
产业生态
启真科技
科技金融
科技孵化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理论学习
支部风采
公示公告
采购信息
内部通知
人事任命
政策文件
其他公告
招采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媒体聚焦
携手共奋进,一起向未来!浙大科创召开2021年总结表彰暨2022年工作动员会
携手共奋进,一起向未来!2月14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在启动区块召开2021年总结表彰暨2022年工作动员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推进落实,凝心聚力、展望未来,推动中心科研工作、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引育、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会上,科创中心隆重举行了“科创祝贺您”“科创感谢您”“科创欢迎您”等仪式,表彰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凡成绩的“科创英雄”,感谢曾带领科创中心师生员工拓荒前行的“荣誉科创人”,欢迎加盟科创中心挥洒智慧与热情的各类人才。浙江省2022年度“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获奖团队代表任娜、王蓉2021年度优秀员工标兵2021年度“荣誉科创人”代表叶惠飞青年人才代表6位获奖代表发言,表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在新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希望大家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保持韧劲、闯劲和干劲,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关键领域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中心主任杨建义总结2021年工作,通报了党员中层领导班子民主生
2022-02-15
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启动!
1月13日,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举行启动仪式,并召开第一次管理委员会会议。传化集团董事、党委书记、执行总裁陈捷和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主任杨建义为创新研究院揭牌。作为浙江省高能级创新平台,浙大科创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会聚融通,致力于打通前沿科学研究、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杨建义在创新研究院第一次管理委员会总结讲话中要求,要精准把握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创新研究院的桥梁作用,通过优势互补、引进行业顶尖人才,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千亿级现代产业集团,传化集团在功能化学品、硅基新材料及智能物流等发展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陈捷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未来希望依托创新研究院,借助浙大科创强大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创新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创新研究院成立后,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在高能级平台共建、高端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赋能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共同打造“名校+名企”深度合作样板和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以丰硕的成果服务“重要窗口”建设。新闻+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浙大科创中心-传
2022-01-14
科研项目速递 | 浙大科创科研项目入选省“领雁”计划!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航天、汽车等领域对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指标和承受恶劣工作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应具备更高耐压、更高开关速度、更低损耗和耐高温等优良特性,且能在高温强辐照等恶劣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硅基器件性能已经逐渐接近其物理极限,无法胜任高温、高压、高频等应用场合。相比于硅材料,碳化硅(SiC)材料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硅的3倍)、更高的临界击穿电场(硅的10倍)、更高的热导率(硅的3倍)、更高的本征失效温度(达到500℃以上)以及更稳定的化学性能和更好的抗辐照能力。由于SiC具备这些优越的物理特性和电学特性,基于SiC材料的功率器件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温、高压、高频、强辐射的应用场合。然而当前实际SiCMOSFET器件面临着严重的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等问题,器件抗辐射能力和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航天航空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SiCMOSFET器件辐射效应研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亟待攻关,包括器件辐射效应和失效机制等理论研究存在不足,器件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和抗辐射能力评估方法有待完善,基于器件结构创新
2022-01-08
萧山区委书记王敏一行考察调研浙大杭州科创中心
1月6日上午,萧山区委书记王敏一行考察调研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实地参观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实验室,深入了解平台建设进展和科研成果。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吴汉明院士陪同并座谈。王敏表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科创中心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对于萧山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在提供创新策源、集聚高端人才、引领智造发展、赋能产业转型等方面积极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区校优势,合力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强协作、有效沟通、借势借力,加快破解“卡脖子”问题,推进项目尽早落地见效。要坚持政企联手,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利用体制机制优势,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真正成为推动萧山产业生态构建、高端人才集聚、优质企业落地的有效助推剂。黄先海表示,浙江大学与萧山区合作历史源远流长,在萧山区的大力支持下,科创中心作为校地合作的典范,定位清晰,推进迅速,成果显著。他指出,科创中心要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进一步支撑萧山区产业转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联动。他希望区校进一步强化
2022-01-06
电源管理技术联盟冬季研讨会顺利举行
12月28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电源管理技术联盟召开2021年度冬季研讨会,电源联盟研究团队成员及会员企业代表汇聚一堂,直面产业需求,深入技术交流,讨论联盟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共建、共享、共未来”,打造顶尖电源管理技术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电源管理技术联盟主任吴新科教授对联盟会员单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联盟成立第一年发展概况。2021年,联盟聚焦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移动通讯与储能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领域,探索基于先进半导体的应用技术,努力打造更加高效、可靠与轻便的电力电子装置。联盟已研发出目前公开发表的最高功率密度的AC/DC电源装置。联盟秉承“共建、共享、共未来”主旨,不断完善成果共享机制,建设门户网站,强化技术交流,已拥有台达电子、OPPO、汇川技术、长城电源、矽力杰等20余家会员单位,并积极开展10余项相关课题。下一步,将依托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浙江大学电气学院、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把联盟打造成顶尖的电源管理技术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基础与共性”,探索制约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助力清洁能源
2022-01-01
喜报│浙大科创获批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拟认定名单,共有30家实验室获批。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牵头申报的“浙江省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这是浙大科创获批的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浙大科创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成果。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是新能源发电、输电、高铁、电网、信息和通讯技术、国防军工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领域的最前沿技术,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全局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技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将“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列入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目。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也提出:要突破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等技术,打造国内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浙江省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大科创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功率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以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作为服务支撑,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功率芯片的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工艺技术开
2021-12-30
喜报 │ 浙大科创再获佳绩,又一项目入选省“尖兵”计划
近日,浙江省2022年度第二批“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公示结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碳化硅半导体芯片及其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入选“尖兵”计划,这是继《高质量直径150mm碳化硅单晶衬底晶圆技术开发》后,浙大科创入选省“尖兵”计划的又一重大攻关项目。众所周知,碳化硅功率器件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应用碳化硅功率器件降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能耗、缩减散热系统、提高汽车续航能力,成为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争相布局的热点技术方向。然而,碳化硅功率开关器件的代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栅氧界面态密度较高,沟道迁移率较低,导致沟道电阻过高,栅极阈值电压存在漂移现象,器件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达不到车规级应用的要求,从而阻碍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浙大科创团队正是瞄准这一技术瓶颈开展攻关,通过研究栅氧界面态形成机理、研发栅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碳化硅双面散热模块封装技术、开发高功率密度变流器,为碳化硅功率器件及模块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支
2021-12-29
浙江大学和传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和传化集团在萧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协议书,启动筹建浙江大学-传化集团未来研究中心、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见证签约,并向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颁发捐赠证书。副校长黄先海和传化集团董事、执行总裁陈捷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捐赠协议。萧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永柱出席仪式并致辞。任少波介绍了学校在服务“国之大者”的实践中取得的各项成绩。他指出,本次战略合作是双方携手服务“重要窗口”建设的实际行动,也是双方共同打造“名校+名企”深度合作样板的战略举措。希望双方面向未来共绘蓝图,立足产业发展战略需要优化事业布局;共建高水平产学研平台,瞄准科技前沿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坚持人才共育,围绕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推动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姜永柱表示,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作为萧山引进的最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萧山最重要的人才集聚新平台、区校合作新典范、动能转换新引擎。传化集团作为萧山龙头企业的优秀代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
2021-12-23
半导体领域也有鲶鱼效应?浙大科创研究团队首次揭秘有机光伏器件“稀释”原理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天?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室内温度丝毫没有上升,但能量却悄悄被存储,运用到其他地方。这不是梦想,而是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光伏器件)采用有机共轭分子(或高分子)作为光敏层,通过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具有低成本、质轻、柔性、多彩、半透明的优势,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甚至可以被制作成房屋玻璃。但是,相对于硅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依然很低,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将多种有机染料分子共混(即多元共混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光伏器件效率,然而对于其中的原理并不明确,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于多组分共混器件材料筛选准则的缺失,并成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器件限制因素。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未来科学研究院青年PI左立见老师在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稀释”(有机染料分子共混)效应原理,从物理原理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多组分共混器件材料筛选依据。该成果以《Dilutioneffectforhighlyefficientmuliple-componentorganicsolarcells》为题,发表于《自然》子
2021-12-22
“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发布
2021年12月17日上午,浙江大学在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宣告浙江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建华,萧山区副区长倪世英,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量子计算创新工坊朱诗尧院士出席活动并致辞,鼓励量子团队心怀“国之大者”,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布活动由科创中心主任杨建义主持。揭秘“天目1号”“莫干1号”眼前的这两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是今天的主角:“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莫干1号”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了全连通架构,适用于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研究团队利用“莫干1号”芯片系统性地研究了量子多体物理中Stark多体局域化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从系统对初态的记忆、量子纠缠的空间尺度等多个角度对Stark多体局域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与表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物理学权威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Phy.Rev.Lett.127,240502(2021)】。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模拟量子多体系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它有别于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经典数值模拟,是一种全
2021-12-17
浙大科创召开2021年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筑牢实验室安全屏障,护航卡脖子科研攻关。12月10日上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召开2021年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严格落实省市区校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研究所所长冯桂,萧山区科技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伍宏波,科创中心主任杨建义,党工委书记傅方正,副主任陈伟、陆柏益出席会议,副主任方磊主持会议,科创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成员、相关部门和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参加会议。加强安全管理共建平安科创伍宏波在致辞中指出,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他提出,一要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二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责追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要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风险管控筑
2021-12-10
喜报!浙大科创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近日,2021年杭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拟认定单位公示结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牵头组建的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众所周知,化工功能材料是支撑社会经济、国防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高端制造和产业转型的关键。因此,其核心技术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浙江省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提升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传统精细化工行业制造水平。此次成功获批的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瞄准化工功能材料应用场景多变、结构种类复杂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发挥科创中心多学科交叉优势,联合传化精细化工、创赢新材料等公司,组建攻关团队,建立新型研究范式,着力解决石化、助剂、染料、特种聚合物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学研用”一体,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用”一体,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该工程研究中心将搭建从学术研究到成果应用的枢纽,建立中试基地,联通实验室研究到工厂生产的断层。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与AI技术,
2021-12-01
科创祝贺您 | 陈红胜教授当选IEEE Fellow!
11月24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正式公布2022年新增选Fellow名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陈红胜教授成功当选,入选理由为:对电磁超材料和隐身斗篷做出突出贡献。陈红胜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新型电磁结构与量子电磁创新研究室负责人。IEEEFellow为IEEE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会员总人数的0.1%。陈红胜教授关于新型电磁结构、异向介质、电磁波隐身、深度学习与智能电磁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引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260余篇论文,引用上万次,有关新型电磁波隐身等方面论文多次被《Nature》《Science》《MITTechnologyReview》等列为研究亮点。2020年,陈红胜教授带领团队成为首批入驻浙大科创的科学家。如今,在浙大科创,陈红胜教授三十多人的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年轻有为的80、90后。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正在浙大科创推
2021-11-25
浙大科创召开2021年科研工作会议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推进有组织科研,引育高水平人才,培育战略性产业!2021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召开2021年科研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首期开园以来的科研工作,围绕浙江省、学校、中心“十四五”科研规划及中心有组织科研体系进行专题报告。会议要求,全体科研人员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战略思考能力,把握科技发展大势,抢占发展先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创力量。浙江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施冬材,浙江大学科研院院长杨波,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领域首席科学家吴汉明院士、主任杨建义、党工委书记傅方正等出席会议。立足四个面向坚持科技创新施冬材处长在报告中解读了浙江省“十四五”科技政策。当前,浙江
2021-11-19
浙大科创团队斩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
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2021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简称iGEM)隆重闭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团队HiZJU-China首次参赛,从来自世界各国的35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团队以出色的实验设计,完整的结果呈现,饱满的现场答辩赢得了评审教授的充分肯定,以最高标准通过了大赛评审的各项设置。浙大科创本次参赛的项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在这场全球高水平赛事上跻身金奖行列呢?一起来看看。基因工程改造助力雌二醇降解观看视频了解更多↑↑↑伴随社会发展,各类新兴污染物正在世界范围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17α-乙炔雌二醇(EE2)就是其中一种。众所周知,17α-乙炔雌二醇(EE2)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常被用在避孕药物中。HiZJU-China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人造雌激素EE2目前缺乏有效的降解和检测方法。这些人造雌激素在水体环境中的积累,不仅引发了多个地区雄鱼雌化的现象,也造成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平衡的威胁。如何解决EE2污染问题?针对这个难题,团队成员运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大肠杆菌,构造共代谢途径降解污水环境中的EE2和氨氮,创新性地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2021-11-18
每页
15
记录
总共
75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6
/
51
跳转到
推荐新闻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诚邀优秀人才依托申报优青项目(海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c3NjE2OA==mid=2247555685idx=1sn=c4a8665242d4c1590d6613e2294f4d57chksm=9ad6d522ada15c34a5ba1f3127021ecf2251c23f2b9658366264b86ce8f966683572d4098087token=1755161477lang=zh_CN#rd
2024-11-27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2025全球人才招聘启动
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和科学发现、面向全球顶尖青年科研人才汇聚、面向2035年青年人才储备、面向校内优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