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新闻动态

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个团圆夜,他们在“浙”里坚守

来源:品牌国际部发布时间:2021-02-11

前言今天是农历腊月三十,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但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却有不少外地员工选择了在杭州就地过年,他们有的是为了坚守岗位,有的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春节与众不同。这个团圆夜,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为了一句“心里踏实”,他们选择就地过年

 


往年这个时候,陈浮应该已经回到老家黑龙江七台河了。七台河,中国短道速滑之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七台河的春节是白色的。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边,和家人朋友喝着烧酒撸着串,这是陈浮关于春节的记忆。

但是今年的春节,陈浮却回不去了,他将要在杭州过一个没有雪花的春节。

“一方面是疫情,就地过年安全。另一方面是工作,眼瞅着平台实验室就要交付了,各种仪器设备的信息也明确了,不盯着点,心里不踏实”。陈浮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一名科研人员,主要参与的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的建设工作。

眼下平台实验室交付在即,这个节骨眼上,出一丁点差错,带来的可能都是不可逆的损失。设备核对,管道核对,相关信息核对……虽说一些工作线上也能完成,但实验室建设无小事,现场沟通、线下查验,才算真正落在实处。

和陈浮一样,冉飞荣也是中心的一名科研人员,他负责的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的工艺设计。今年春节,他也选择了就地过年。


冉飞荣的老家在山西吕梁,从杭州回老家,坐普快火车得开26个小时。但这26个小时对冉飞荣来说,不是煎熬是盼头。


为了这26个小时的回家路,一年的工作都有了干劲。2020年初,因为疫情,冉飞荣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他曾经和家人许诺,2021年一定要回家过年。


但是,年关将至,他却不得不食言了。

“平台建设马虎不得,实验室交付,这两个月是关键,”冉飞荣告诉小编,如果说实验设备是骨架,那么实验室就是衣服。量体裁衣,万一出现设备和实验室尺寸不匹配的事情,就麻烦大了。干这行什么都得细心,千万不能当甩手掌柜。


“说不想那是不可能的,都惦记一年了。这几天给家里寄了点年货,都是吃的,也算提前拜了年。家里人(对不回去过年)也理解的,说工作要紧,正好也是疫情,就地过年更安心。”冉飞荣笑了笑说,等明年过年再回去吧!陪家人吃碗饺子祭个祖,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踏踏实实守个岁。



“最想的还是家乡的牛肉火锅”


“这边龙骨还没调平。”

“这边到时候弹簧拉上去。”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超净实验室施工已经进入了尾声,工程项目负责人邹建兴和同事李国海正在进行相关调试工作。

“我们现在所处的黄光区是这个实验室洁净要求最高的区域,洁净度为百级,正式运行起来,每立方英尺不能有一百颗0.5微米以上的颗粒,所以温度湿度各个方面都得反复测试。”邹建兴告诉小编,春节这个月正好赶上实验室调试的关键时刻,一旦停工,就会影响到后面设备进场等一系列工作,所以必须得时刻跟进。

邹建兴是江西九江人,这是他第一次在外过年,往年没到除夕,他就回老家了,扫尘、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穿新衣、拜年、祭祖都是家乡民俗。但是今年为了中心实验室建设,实在是回不去了。

所以,邹建兴很早之前就把家人从老家接了过来。吾心安处是吾乡,身处异乡,但是有家人的陪伴,辛苦之余还是有着丝丝甜蜜。

和邹建兴一样,来自广东潮汕的李国海也是第一次体验不回家过年。他说,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如果他们都不在,一线工作人员还怎么安心呢?所以必须得留下。

李国海负责的是超净实验的暖通部分,专业的说法叫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整个实验室的冷暖调控都要靠他。对超净室来说,只有能高效控制冷暖才能做到恒温恒湿。

“我们的工种比较专业,还是自己盯着放心。全力以赴吧!不能因为我们耽误了后面科研人员的工作。”李国海笑笑说。“现在最想吃的,还是家乡的潮汕牛肉火锅和牛肉丸,等这波忙完,疫情也过去,我要好好回家大吃一顿!”


 



建设区块春节不停工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建设区块基建工作的高效推进,直接关系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打造。为了抢抓战略机遇,加快项目进度,这个春节,建设区块基建团队决定就地过年,不停工。

中心和施工单位针对春节前夕桩基施工等重要任务,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倒排工期、做足施工安全、技术、质量等各项保证措施。

截止目前,建设区块基坑围护止水帷幕累计完成1000余幅,地下室桩基施工钻孔灌注桩累计完成近400根,东塘河原河道回填基本完成。


 


其实,这些就地过年的科创人只是中心建设过程中许多人的一个缩影,科创路上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除夕夜,我们想向每个努力付出的人道一声: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