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科创星空,女性的力量从不缺席。在国家不断鼓励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涌现了一批如屠呦呦、陈薇、李兰娟在内杰出的女科学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与祖国同发展、共奋进,撑起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半边天”。
2021年3月8日上午,浙大杭州科创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三八”妇女节活动:“红色引领•科创她力量”女性科学家论坛,活动邀请到集成电路领域三位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分享交流科技创新经验与最新科研成果,让大家看到:原来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她力量”从未缺席!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王靖岱主任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产业与时代发展的坚定力量,基于性别差异形成社会分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开放多元的学术与工作环境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与空间,科创中心也不例外。他希望,通过优秀女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与经验分享,鼓励更多优秀女性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同时还希望,每一位在科创事业发展中遇到困惑的听众,都能从论坛中汲取力量,不断打破界限、勇于创新、创造辉煌。
一、发扬女性优势,培育科研可持续发展能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微电子CAD研究所所长孙玲玲教授是集成电路领域知名女科学家,多年从事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科研,曾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她在分享中回溯了自己如何坚持初心,在微波集成电路领域不断创新的科研经历。她坦言,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时代学习到的技术,工作后可能早就被更新换代,作为科研人员一定要培育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孙教授以自己为例,为了进行集成电路与生物医疗方向的交叉研究,年过六旬的她还在学习生物方面的知识。她说,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打破偏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突破与贡献。
她表示,很高兴看到现在越来越少有人提到“女强人”这个词了,大家正在以更加开阔和多元化的视野看待优秀女性。希望女性科研人员可以继续发挥认真细致的优点,放大视野和格局,依托团队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科研路。在互动交流中,孙教授提到,当下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科研人员要把握时代机遇,利用好科创中心这样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上进行突破。
二、靠我们自己!才能真正自立自强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雁,是微电子学科及集成电路设计、功率器件设计方向的知名女科学家,承担过国家863 IC设计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等6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出版论著十一部,获得115项授权发明专利(包括美、日等国际专利)!
她在分享中,不仅带大家学习了集成电路专业背景知识,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高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了人才培养经验方面的探讨。
靠自己才能真正自立自强,作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韩教授很早之前就意识到关键技术不能太依赖国外。分享中,她还特地以自己的“60 GHz CMOS 锁相环高端芯片”项目的研发为例,这个项目他们从一开始就排除万难,选择在国内尚不具备条件的Foundry进行流片,探寻不被国外“卡脖子”的道路。她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这款高端芯片,是国内第一家从设计到流片都是在大陆完成的。她鼓励社会以更加宽容态度看待科技创新事业,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更寄语年轻科研人员:今天你们因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明天祖国因你们的辉煌而骄傲!
三、学术干货!“她力量”如何做科研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副教授程然,是集成电路事业的后起之秀。主要从事新型IV族MOS器件领域的模型、工艺和先进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纳米级器件工艺研发以及超快速测试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成果,曾制备出世界第一支有应变层(liner stressor)的锗纳米线(纳米线宽度仅有3.5 nm)晶体管,极大提高了硅锗晶体管的工作速度!
她今天带到现场的全部都是干货,先进场效应晶体管的工艺及表征技术是什么?作为一个科研新秀,她当初是如何选择这个科研方向,并一步一步挖掘出亮点,进行逆向思维,不断创新和突破的?一段段描述背后,全是程然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也是扎扎实实的学术积淀。
在程老师看来,科研就是着眼未来,高迁移率沟道结合多栅场效应管结构,将会是解决亚5nm技术节点后,器件性能和密度提升的方案之一。
本次论坛由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副主任夏雷主持,副主任鲁小双等出席活动。
无论是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是今年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都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工作,鼓励科学家集智攻关,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贡献力量。
当下这个时代,是科学家的春天,也是科技创新的好时代。我们期待女科学家能够继续发挥团结凝聚的作用,引领广大女性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用“她力量”为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