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推荐新闻

你相信光吗?点亮世界的 首届“簇发光国际会议”来了!

来源: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发布时间:2022-04-19

你相信光吗?我们平时吃的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甚至我们身体中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能发出荧光,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科学问题:簇发光现象。如今,它已经引起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背后深奥秘密吸引着众多研究力量投入,相关研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416-17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超分子新物质创制创新工坊联合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成功举办首届簇发光国际会议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以及西班牙的71名国际一流专家学者,横跨有机、金属有机和无机发光材料等领域,聚焦发光材料在光物理机制探究、材料制备和功能化应用等方向存在的关键科学性问题,各自分享报告并深入讨论,努力推动簇发光研究范式转变。会议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并通过云上平台进行全球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6万。

大会主席唐本忠院士在会上,对各位报告人和观众表示了感谢,对青年科学家进行了报告点评,并给出中肯意见。他梳理了簇发光领域的三大科学问题:团簇的本质、尺寸和结构尚不清晰;团簇的物理特性不清楚;簇发光机理不清楚,并指出,碳点、金属团簇、有机AIE分子、有机团簇等不同领域已经展现出了类似的光物理特性,只有打破边界,不断地加强合作和深入交流,才是未来解决团簇发光问题的有效方式。他强调,大会举办的目的就是要揭示有机、金属有机和无机簇可能的共性光物理机制,促进学科纵深交叉,推动光物理研究从分子论向聚集体论的范式转换,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未来进行更广阔的交流与合作。


会上,全球科学家畅所欲言,纷纷从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分享。国际顶级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资深副主编苏鑫博士,从专业主编的角度介绍并肯定了簇发光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性成果和影响力,并对簇发光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国际顶尖纳米材料学家、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介绍了一个全新的基于溶液量子点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拓展了其在光学制冷以及高效照明领域的应用,并为团簇发光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吉林大学杨柏教授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纳米颗粒体系—碳化聚合物点(CPDs),并总结了其主要发光机制:交联增强发射(CEE) 和分子态发光,并指出这种材料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教授介绍了利用空间电荷转移 (TSCT)效应构建新型高效聚合物发光材料,充分展示了这一分子设计不仅突破了蓝光发射的器件效率,而且通过调节TSCT的强度实现了全色甚至白光发射,为研究团簇的空间相互作用(TSI)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德国应用化学》资深副主编苏鑫博士分享

国际顶尖纳米材料学家、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分享

吉林大学杨柏教授分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教授分享

    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建平教授则在精确合成化学方面提出了团簇全合成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团簇衍生化学,为精确合成化学以及金属团簇发光领域的突破提供良好支持。国际顶尖化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onald A. Tomalia教授详解介绍了簇发光的研究历史,并对这一材料在机理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展示了宏伟的簇发光研究蓝图,激励簇发光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不断前行,探索簇发光的奥秘。

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建平教授分享

国际顶尖化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onald A. Tomalia教授分享

会议还公布了最佳口头报奖和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名单,感谢了社会各界对大会的大力支持,同时鼓励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簇发光研究领域,期待更多成果亮相第二届“簇发光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