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关键词...
联系我们
English
导航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管理团队
科学研究
科技成果
科研项目
成果转化
转化概述
成果推介
典型案例
转化公示
科技合作
合作概况
合作案例
科创人才
人才计划
人才团队
招贤纳士
产业生态
启真科技
科技金融
科技孵化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理论学习
支部风采
公示公告
采购信息
内部通知
人事任命
政策文件
其他公告
招采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媒体聚焦
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开创“浙琼一家亲”新局面
10月21下午,海南党政代表团考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深化战略合作开创“浙琼一家亲”新局面袁家军沈晓明王浩冯飞毛万春李军参加座谈考察21日至22日,海南省党政代表团在浙江考察。21日下午,两省在杭州举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共商浙琼合作发展大计。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讲话。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浩,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冯飞分别介绍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出席。10月21日-22日,海南党政代表团考察浙江。21日下午,两省在杭州召开浙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袁家军对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表示欢迎,并感谢海南长期以来给予浙江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他说,近年来,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要学习海南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体系的创新高招,打造一流生态环境、擦亮碧海蓝天生态名片的举措做法,办好民生实事、造福海南百姓的实干担当。当前,浙江正在
2021-10-22
浙江前沿科技研究再添“新成员” 两大实验室探索半导体与生物分子
2021-09-15
创新 | 位于萧山,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两所研究院全面启用
日前,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和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全面启用,并已在各自领域取得研究新进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相关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杨德仁院士担任平台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盛况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功率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以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作为服务支撑,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宽禁带半导体功率芯片的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工艺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半导体材料、芯片、集成封测产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就在今年8月,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体块氧化镓单晶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标志着该研究院在材料加工领域已具备高水平研究的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以及功能分子与材料精准制备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为依托,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
2021-09-13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两所研究院全面启用!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相关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杨德仁院士担任平台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盛况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功率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以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作为服务支撑,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宽禁带半导体功率芯片的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工艺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半导体材料、芯片、集成封测产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就在今年8月,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体块氧化镓单晶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标志着该研究院在材料加工领域已具备高水平研究的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以及功能分子与材料精准制备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为依托,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生物技术、物质创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传统科研范式,推动合成生物学和物质精准创制的颠覆性突破和应用创新。浙江大学特
2021-09-13
重要突破!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
日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氧化镓单晶体块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这标志着科创中心在材料加工领域具备了高水平研究的能力。这批氧化镓单晶衬底由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半导体材料研究室研制,尺寸达到25.4毫米,厚度约800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0.5纳米,经测试,其有关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领域内的先进水平。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教授张辉说:“由于它的禁带宽度更大,所以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它做成的器件有望更小、更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作为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基于氧化镓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最高击穿电压可达到8000伏。随着近年来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氧化镓逐渐成为国际上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氧化镓单晶的易解理特性,其晶体加工难度大,目前常规的硅单晶加工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氧化镓。因此,氧化镓单晶衬底的加工需要进一步优化切磨抛工艺。现在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的氧化镓单晶衬底研制成功,将为氧化镓相关器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教授张辉
2021-09-01
这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 为“碳”索绿色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本期发布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助理陈敏本期发布成果:“网源友好型智能光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奖级: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轰鸣的火车拉响了冒着白烟的汽笛,带着人们从薪柴能源时代进入了工业社会的“黑色文明”。1876年,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四个轮子的汽车第一次驶上了街道,人类社会又进入了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个阶段“油气时代”。时间流至现在,第三次能源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一次,不再是某一个科学家的尤里卡时刻,全球的智慧大脑都在为新能源积极布局,高能量密度、绿色化、多元化……“绿色时代”已然开启!在这之中,有个词被频频提及。“碳中和”,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就已经把它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到底是是什么意思?敲黑板!“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当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中国去年就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浙江省也紧跟步伐,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
2021-08-09
院士谈集成电路:发展节奏放缓 “中国芯”迎发展机遇
大会现场。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供图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黄龄亿)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多位集成电路领域专家提出,后摩尔时代放慢的发展节奏,为“中国芯”带来变道超车发展机遇,硅基光电子、半导体异质集成等将成为未来集成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吴汉明表示,现在已进入后摩尔时代,其最大特征是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呈现出发展趋缓的态势。“在2002年前,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为52%,到后面几年变为23%,再到2018年的3.5%,由此可见发展放缓是一种趋势。在该条件下,对于始终在‘追赶’的中国集成电路而言,无疑是一个机会。”值此机遇,吴汉明认为有必要将后摩尔时代的特点进行梳理,其中包括技术方向尚不明确、业务产业化、市场碎片化、研发经费较低等。“在整体发展中,我觉得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芯片制造工艺,交叉学科特点也在制造范畴里体现得最为明显。”“5月6日,IBM宣布了特征线宽为两个纳米的芯片,可见集成电路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也使得集成电路的竞争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
2021-07-17
合力创“芯” 浙江省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7月16日电(记者吕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攻关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上承担着关键作用。7月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浙江省集成电路战略布局又迈出坚实一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由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等150余家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和企业发起成立。据介绍,该联盟将联动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脱节难题,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联动投融资机构资源,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动上下游产业资源,吸引市场科技中介参与共建转化推广体系,协同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及创新成果的开放共享。同时,该联盟将依托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全国唯一的12吋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公共创新平台,集智攻关、自主创新,在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同时,为长三角乃至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支持。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
2021-07-16
5位院士齐聚杭州见证一件大“芯”事!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7月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我省集成电路战略布局又迈出坚实一步。联盟由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等150余家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和企业发起成立。“联盟的成立将助力打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到市场应用全链条。”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表示。据介绍,联盟将联动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脱节难题,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联动投融资机构资源,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动上下游产业资源,吸引市场科技中介参与共建转化推广体系,协同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及创新成果的开放共享。值得关注的是,联盟将依托位于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建设区块的“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全国唯一的12英寸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公共创新平台。今年6月,平台超净间大楼和中央动力站结构已封顶,预计2021年11月设备搬入。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江实验室主任李儒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中国
2021-07-16
合力创“芯”!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举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攻关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上承担着关键作用。7月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在萧山顺利举行,浙江省集成电路战略布局又迈坚实一步。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浙大杭州科创中心)主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相关领导,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产业界、教育界和投资界等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活动。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对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她希望联盟打造行业顶尖专家交流分享平台,共谋发展大计;联动业内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她表示萧山区将继续做好全方位保障措施,大力支持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壮大,抢抓“芯”机遇、共谋“芯”发展。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表示,联盟的成立将助力打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到市场应用全链条,浙江大学作为联盟发起单位,继续发挥人才资源和学科资源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人才高地;强化创新赋能,助力科技攻关;凝聚多方合力,实现协同联动,为集成电路创新发展贡献浙大智慧。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江
2021-07-16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教授唐建斌:走自己的路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触动了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教授唐建斌。他说,在新时代坚持“走自己的路”,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担当重任、迎难而上,努力为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潜心钻研医疗生物技术,探索癌症创新治疗方法。唐建斌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生物材料,发展纳米生物技术,提高了癌症化疗和免疫疗法的治疗效率,为攻克癌症治疗难题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开拓进取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唐建斌说。当前,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领域还有许多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加快突破。唐建斌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这个新生的科研机构,一年多来吸引了许多像唐建斌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加盟。唐建斌说,要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广聚天下英才,汇聚融通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提供重要
2021-07-01
擦出双创的火花,萧山经开区和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合作上新
“去年10月底,我们已经正式生产出了第一块4英寸的碳化硅单晶,现在切磨抛产线将于8月份正式全线贯通。”今天,杭州乾晶半导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浙大系企业,与校友同台竞技,站在了第六届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集成电路行业赛的路演现场。第六届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自2020年9月份正式启动全球项目征集,已累计吸引超500个浙大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创业团队参与。经过前期国内外6大片区复赛,最终100个优质项目晋级百强行业赛。今天举行的比赛,是集成电路行业的决赛,由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主办。据悉,本月24日,新材料行业的决赛也将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江大学和杭州市全面深化市校战略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于2019年2月正式落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7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首期开园以来,为萧山注入了蓬勃的双创活力。杭州乾晶半导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于去年7月注册落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进一步孵化。截至目前,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孵化中心的孵化服务品牌——“未来+”,已累计引进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等
2021-06-11
浙江科研团队取得肿瘤治疗新成果 “内外兼施”提升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新发癌症人数、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如何高效治疗肿瘤,愈发为社会所关注。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获悉,该中心的申有青团队在肿瘤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和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均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已分别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和《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外力:“击鼓传花式”攻破肿瘤“防线”申有青团队介绍,实体肿瘤就像一个由细胞层层叠叠包裹起来的“球体”,受到传统载体限制,药物抵达“球体”附近后,就会停住“脚步”,很难突破层层细胞渗透到肿瘤内部。此次,该团队研制出一种具有细胞膜亲和力的聚合物-药物共轭物,可以不粘附蛋白但与肿瘤细胞结合。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载体不粘蛋白质是药物从血管外渗进入肿瘤细胞的先决条件。”该团队科研人员解释,肿瘤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因此常规的药物载体常做成正电荷,以利于进
2021-05-07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论坛举行
2021年4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提供学术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刊FITEE、Engineering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承办,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师资国际培训基地协办和支持的“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论坛”(FITEEForum)在京召开。论坛以“先进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创新”主题,聚焦国际前沿方向与发展态势,探讨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前沿科技。论坛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圆桌论坛等部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卢锡城院士、浙江大学出版社领导出席并致辞。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院士、中微半导体CEO尹志尧、中芯国际CEO赵海军围绕后摩尔时代的芯片挑战与机遇,集成电路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微观加工设备在数码产业的战略重要性、挑战性和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分享。论坛同时还邀请到众多业界知名专家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曾
2021-04-24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如何助力打造创新型大学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这样说
4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浙大校长吴朝晖署名文章:《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独特支撑》。文章提到:“浙江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大学……与杭州市政府共建了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积极探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可行路径。面向未来,创新型大学应在关键方向上实现更多引领性突破。”创新型大学既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外在的重要联结纽带,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独特支撑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创新型大学既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外在的重要联结纽带,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独特支撑。从主体功能看,创新型大学具有引领性创新与创造性转化相结合的形态,通过建造科研体系、创新平台等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可以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化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从动力结构看,创新型大学具有创新与育人相联动的特征,通过“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可以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群化优势提供整体支撑;从生态系统看,创新型大学具有服务社会与全球开放相贯通的使命,通过深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优化与全球前沿创新突破,可以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网
2021-04-08
每页
15
记录
总共
7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6
跳转到
推荐新闻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诚邀优秀人才依托申报优青项目(海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c3NjE2OA==mid=2247555685idx=1sn=c4a8665242d4c1590d6613e2294f4d57chksm=9ad6d522ada15c34a5ba1f3127021ecf2251c23f2b9658366264b86ce8f966683572d4098087token=1755161477lang=zh_CN#rd
2024-11-27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2025全球人才招聘启动
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和科学发现、面向全球顶尖青年科研人才汇聚、面向2035年青年人才储备、面向校内优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