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关键词...
联系我们
English
导航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管理团队
科学研究
科技成果
科研项目
成果转化
转化概述
成果推介
典型案例
转化公示
科技合作
合作概况
合作案例
科创人才
人才计划
人才团队
招贤纳士
产业生态
启真科技
科技金融
科技孵化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理论学习
支部风采
公示公告
采购信息
内部通知
人事任命
政策文件
其他公告
招采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媒体聚焦
传化浙大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打造“名校+名企”深度合作样板
12月22日,传化集团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浙江大学-传化集团未来研究中心”、“浙大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筹建,双方将坚持蓝图共绘、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打造“名校+名企”深度合作的样板。传化发展35年,到今天成为千亿级产业集团,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追随科技进步,持续变革创新,经营稳步发展。现场,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达了传化未来要寻求的四个“突破”,传化化学实现功能化学品全球领先,在新材料、新领域寻求新突破;新安化工打造硅基、磷基产业生态,产品服务向电力通信、医疗健康、电子与新能源、轨道交通与汽车等高端领域拓展;传化物流瞄准行业痛点,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协同、端到端服务的传化货运网;传化科技城建设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服务科学家和科创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此次签约,传化将在“科研攻关、人才引育、公益捐赠”等领域与浙江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浙江大学-传化集团未来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两大载体,既开展宏观形势研判、行业趋势分析、模式创新探索等研究,也立足于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等
2021-12-23
量子计算工具“上新”,浙大发布两款超导量子芯片
12月17日,浙江大学发布“莫干1号”和“天目1号”两款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其中,采用全连通架构的“莫干1号”,包含32个超导量子比特,是目前全连通架构超导量子芯片中比特数目最多的,适用于多体物理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莫干1号”超导量子芯片实物。洪恒飞摄据了解,评价超导量子芯片一般有量子比特数量、退相干时间(即量子比特寿命)和操控精度三个维度。一款实用性强的超导量子芯片,必须三者都达到一定指标,才能快速而精准地实现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中,最基础的单元是量子比特,可以看成一种人造的可操控原子。“当粒子数目增多时,对应的状态呈现指数爆炸,经典计算机无法模拟,而量子计算机则可以突破这个局限。”该成果研究团队成员、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青年PI郭秋江说。“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实物。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供图研究团队骨干成员王震研究员介绍,面向通用量子计算的“天目1号”芯片,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平均退相干时间为50微秒,处于世界前列。相比于“莫干1号”,它具备更高的编程灵活度,可以运行多种量子算法,未来可以应用于机器学习、量子化学等各个方面。令人期待的是,该研究
2021-12-20
浙江大学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
中新网杭州12月17日电(黄龄亿童笑雨)17日,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大学作为发布单位在现场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这也宣告了浙江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量子计算是量子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已成为全球科技战略的必争高地,量子芯片研制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核心。“莫干1号”和“天目1号”的研发团队由量子光学专家、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首席科学家朱诗尧领衔。朱诗尧表示,“中国当前在量子信息、量子通讯的某些方面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发展就像跑步,别人都在跑,就看谁跑得更快,不努力就会落后,必须加倍努力。”“莫干1号”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了全连通架构,适用于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该研究团队利用“莫干1号”芯片系统性地研究了量子多体物理中Stark多体局域化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从系统对初态的记忆、量子纠缠的空间尺度等多个角度对Stark多体局域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与表征。该研究团队科研人员称,“有别于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经典数值模拟,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模拟
2021-12-17
浙大发布两款超导量子芯片 为何命名为“莫干”“天目”?
12月17日,浙江大学联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萧山发布两款基于不同架构的超导量子芯片——“莫干1号”和“天目1号”。该成果由量子光学专家、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首席科学家朱诗尧院士领衔。“莫干1号”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全连通架构。从设计结构上看,其外形就像被大家称为“大莲花”的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馆。目前,它主要用于学术领域,服务物理学家,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模拟量子多体系统。“天目1号”芯片则面向通用量子计算,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其设计结构更像“棋盘”,共集成36个具备更长比特寿命的超导量子比特。相比于“莫干1号”,“天目1号”具备更高的编程灵活度,以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可以应用于更多研究领域。两款芯片为何命名为“莫干”“天目”?团队成员谈到,“莫干”“天目”对应着浙江名山:莫干山、天目山,象征着量子团队希望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近年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已成为全球科技战略的必争高地,量子芯片研制更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核心,其背后的“世界级影响”,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半导体计算机的诞生。尽管量子计算机有着巨大应用前景
2021-12-17
浙江大学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2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今天上午,浙江大学在杭州科创中心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莫干1号”芯片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了全连通架构,适用于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天目1号”芯片面向通用量子计算,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相比于“莫干1号”,“天目1号”具备更高的编程灵活度,以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可以应用于更多研究领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摄两个型号芯片的研发团队由量子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朱诗尧领衔。朱诗尧院士说,我国当前在量子信息、量子通讯的某些方面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发展就像跑步,别人都在跑,就看谁跑得更快,不努力就会落后,必须加倍努力。参与本次成果研发的团队成员,不少骨干都是年轻的90后。
2021-12-17
“浙”里量子技术有新突破!今天两款超导量子芯片首发
今天上午,浙江大学在杭州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发布“莫干1号”“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学术成果,成果由科创中心创新工坊首席科学家领衔,这宣告浙江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揭秘“莫干1号”“天目1号”本次推出两款基于不同架构的超导量子芯片:“莫干1号”、“天目1号”。“莫干1号”是一款专用量子芯片,采用了全连通架构,适用于实现针对特定问题的量子模拟和量子态的精确调控。研究团队利用“莫干1号”芯片系统性地研究了量子多体物理中Stark多体局域化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模拟量子多体系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它有别于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经典数值模拟,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将极大促进我们对复杂多体系统的研究。团队拥有全连通架构芯片的相关专利技术,未来会在该方向继续发展,服务于更多的学者。“天目1号”芯片面向通用量子计算,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相比于“莫干1号”,“天目1号”具备更高的编程灵活度,以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可以应用于更多研究领域。近期,团队在提高相干时间方面已经取得进一步突破,未来具备更高性能的“天目”芯片将持续为社会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研发团队已经拥有从
2021-12-17
杭州攻克化工功能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再添新引擎
日前,2021年杭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拟认定单位公示结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瞄准化工功能材料应用场景多变、结构种类复杂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立中试基地联通实验室研究到工厂生产的断层,以新型研究方式着力解决石化、助剂、染料、特种聚合物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据介绍,该中心依托浙大杭州科创中心的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由院长邢华斌教授领衔,聚集了一批由国家杰青等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前期围绕AI驱动的自动化高通量合成、功能化学品智能设计与绿色高效合成、催化分离材料的智能构建与应用等方面开展攻关,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级奖项2项,专利授权超120件,成果转化20项。
2021-12-02
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开创“浙琼一家亲”新局面
10月21下午,海南党政代表团考察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深化战略合作开创“浙琼一家亲”新局面袁家军沈晓明王浩冯飞毛万春李军参加座谈考察21日至22日,海南省党政代表团在浙江考察。21日下午,两省在杭州举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共商浙琼合作发展大计。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讲话。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浩,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冯飞分别介绍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出席。10月21日-22日,海南党政代表团考察浙江。21日下午,两省在杭州召开浙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袁家军对海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表示欢迎,并感谢海南长期以来给予浙江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他说,近年来,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要学习海南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体系的创新高招,打造一流生态环境、擦亮碧海蓝天生态名片的举措做法,办好民生实事、造福海南百姓的实干担当。当前,浙江正在
2021-10-22
浙江前沿科技研究再添“新成员” 两大实验室探索半导体与生物分子
2021-09-15
创新 | 位于萧山,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两所研究院全面启用
日前,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和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全面启用,并已在各自领域取得研究新进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相关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杨德仁院士担任平台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盛况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功率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以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作为服务支撑,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宽禁带半导体功率芯片的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工艺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半导体材料、芯片、集成封测产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就在今年8月,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体块氧化镓单晶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标志着该研究院在材料加工领域已具备高水平研究的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以及功能分子与材料精准制备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为依托,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
2021-09-13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两所研究院全面启用!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平台)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相关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杨德仁院士担任平台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盛况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功率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以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作为服务支撑,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宽禁带半导体功率芯片的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工艺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半导体材料、芯片、集成封测产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就在今年8月,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体块氧化镓单晶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标志着该研究院在材料加工领域已具备高水平研究的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以及功能分子与材料精准制备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高通量自动化科学装置为依托,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生物技术、物质创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传统科研范式,推动合成生物学和物质精准创制的颠覆性突破和应用创新。浙江大学特
2021-09-13
重要突破!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
日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这是继去年获得氧化镓单晶体块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这标志着科创中心在材料加工领域具备了高水平研究的能力。这批氧化镓单晶衬底由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半导体材料研究室研制,尺寸达到25.4毫米,厚度约800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0.5纳米,经测试,其有关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领域内的先进水平。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教授张辉说:“由于它的禁带宽度更大,所以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它做成的器件有望更小、更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作为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基于氧化镓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最高击穿电压可达到8000伏。随着近年来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氧化镓逐渐成为国际上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氧化镓单晶的易解理特性,其晶体加工难度大,目前常规的硅单晶加工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氧化镓。因此,氧化镓单晶衬底的加工需要进一步优化切磨抛工艺。现在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的氧化镓单晶衬底研制成功,将为氧化镓相关器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教授张辉
2021-09-01
这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 为“碳”索绿色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本期发布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助理陈敏本期发布成果:“网源友好型智能光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奖级: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轰鸣的火车拉响了冒着白烟的汽笛,带着人们从薪柴能源时代进入了工业社会的“黑色文明”。1876年,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四个轮子的汽车第一次驶上了街道,人类社会又进入了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个阶段“油气时代”。时间流至现在,第三次能源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一次,不再是某一个科学家的尤里卡时刻,全球的智慧大脑都在为新能源积极布局,高能量密度、绿色化、多元化……“绿色时代”已然开启!在这之中,有个词被频频提及。“碳中和”,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就已经把它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到底是是什么意思?敲黑板!“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当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中国去年就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浙江省也紧跟步伐,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
2021-08-09
院士谈集成电路:发展节奏放缓 “中国芯”迎发展机遇
大会现场。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供图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黄龄亿)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多位集成电路领域专家提出,后摩尔时代放慢的发展节奏,为“中国芯”带来变道超车发展机遇,硅基光电子、半导体异质集成等将成为未来集成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吴汉明表示,现在已进入后摩尔时代,其最大特征是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呈现出发展趋缓的态势。“在2002年前,每年芯片性能的提升为52%,到后面几年变为23%,再到2018年的3.5%,由此可见发展放缓是一种趋势。在该条件下,对于始终在‘追赶’的中国集成电路而言,无疑是一个机会。”值此机遇,吴汉明认为有必要将后摩尔时代的特点进行梳理,其中包括技术方向尚不明确、业务产业化、市场碎片化、研发经费较低等。“在整体发展中,我觉得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最大的挑战还是芯片制造工艺,交叉学科特点也在制造范畴里体现得最为明显。”“5月6日,IBM宣布了特征线宽为两个纳米的芯片,可见集成电路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也使得集成电路的竞争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
2021-07-17
合力创“芯” 浙江省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7月16日电(记者吕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攻关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上承担着关键作用。7月16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链协同创新论坛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浙江省集成电路战略布局又迈出坚实一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由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等150余家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和企业发起成立。据介绍,该联盟将联动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脱节难题,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联动投融资机构资源,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动上下游产业资源,吸引市场科技中介参与共建转化推广体系,协同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及创新成果的开放共享。同时,该联盟将依托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全国唯一的12吋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公共创新平台,集智攻关、自主创新,在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同时,为长三角乃至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支持。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
2021-07-16
每页
15
记录
总共
8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6
跳转到
推荐新闻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诚邀优秀人才依托申报优青项目(海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c3NjE2OA==mid=2247555685idx=1sn=c4a8665242d4c1590d6613e2294f4d57chksm=9ad6d522ada15c34a5ba1f3127021ecf2251c23f2b9658366264b86ce8f966683572d4098087token=1755161477lang=zh_CN#rd
2024-11-27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2025全球人才招聘启动
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和科学发现、面向全球顶尖青年科研人才汇聚、面向2035年青年人才储备、面向校内优
2024-11-11